找到相关内容483篇,用时3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宋释惠洪的“好为绮语”

    但了一切空,凡圣皆幻影。” (卷八《觉庵》) 认为一切皆空,甚至凡与圣也不过是人心的幻影。因而,“思虑不及犹为物,分别未忘都是梦” (卷十五《背尘轩》) 。如果还有什么东西不敢去“思虑”,那说明...宿寒岩寺,卧看篝灯映薄纱。夜久雪猿啼岳顶,梦回清月在梅花。十分春瘦缘何事,一掬归心未到家。却忆少年行乐处,软红香雾喷京华。 (卷十《上元宿百丈》)  凝祥宴罢闻歌吹。画毂走,香尘。冠压花枝驰万骑。马行灯...

    陈自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2361502.html
  • 四川高僧——宋代雪窦重显禅师及其颂古禅风

    因缘,《雪窦塔铭》中载:  一夕问祚曰:“古人不,云何有过?”祚招师前席,师摄衣趋进,祚以拂子击之,师未晓其旨,祚曰:“解么?”师拟答次,祚又击之,师由是顿悟。  智门光祚用拂子打重显,实际上是在提示他,禅法是无法用概念和语言来表达的,所以“不”问话的本身,就是心念,参禅者不应该执著于“不”有错没错。  据《佛祖历代通载》卷十/\记载,重显在智门光祚会下, “祚爱之、遂留五年,尽...

    法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55861787.html
  • 梵网经古迹记卷上(1)

    。已入大地故。一切障碍分别障。凡夫因果恶趣北州无想天等。从一佛土入无量土者。不动一国至诸国故。从一劫入无量劫者。于一中摄三际故。或舒一劫为多劫故。不可说法为可说者。堪说内证甚深法故。摄法归智名反...渐断障时。方便道力念念进入定果觉慧。是人住定慧炎故。见世俗法行胜义空。若定者。定之亲因并举也。者出也。出前缘法缘空定者。即入有情缘心定中生慈心爱。以顺道法化生。既爱法乐名法乐忍。持德不退名为住忍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74561868.html
  • 试论智顗“观心释”的诠释学意涵

    有何可称为绝对客观万法的万法,万法必当其呈现于心而为心相之时,方知万法之存在,换言之,不论思维、想象、观察、体验、感受,任何动心之时即有万法,但这不是说主观之心收摄了客观之境的认识论上的唯心论的...认知与诠解存有论之实相时,同时具有上求佛道及下化众生两种双向的功能,是知解与实践合一的诠释学,是教化与解脱同一的诠释学。  关键词  观心,观心释,一三千,三观,教观一致、实践的诠释学  一、观心法...

    郭朝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75261876.html
  • 首楞严三修证

    的戒、定、慧、解脱、解脱知见。   戒是指对自身的行为规范,以及和他人相处心动的上一切都圆满,所以佛法的戒是世间道德和出世间道德都圆满的境界,这个圆满是有力量的,任何力量都有其延续性。定有世间或...各位,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不断地轮转,一生一世,一生一世,亿劫颠倒想就是一无明,无明是什么?无明就是对宇宙的错误认知。在《楞严经》中对无明的解释是"无分别中妄分别",从分别中分出...

    洪启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5962034.html
  • 《顿悟入道要门论》浅释(1)

    解脱,指菩萨断一切惑。  问:此顿悟门以何为宗,以何为旨,以何为体,以何为用?  答:无为宗,妄心不为旨,以清净为体,以智为用。  问:既言无为宗,未审无念者,无何?  答:无念者,无邪念,非无...了“无为宗”中的无的含义。大珠禅师所讲的以无为宗,妄心不为旨,清净为体,智慧为用的佛理,并非只适用于顿悟门,对于所有的佛法修持者都是适用的。  凡心和佛心的区别,在于佛心是自性真心,湛然不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4762084.html
  • 谈心之回归

    ,无边无量的空寂。但由于一不觉,由根本无明,冲动真如本觉,从真妄,于是生三细相中的第一相——无明业相。此时将灵明洞彻的真空变成了冥顽晦昧的虚空。业相既已妄立,复由无明力,转本有智光,生能见妄见(...境则生苦,觉心,相续不断,形成相续相。如此念念相续计度分别执著,是为执取相。由执取相分别人我是非,法有法无等,在这虚妄事相安立各种名称,是为计名字相。既有分别执著,必然惑造业,为业相。系于善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1862541.html
  • 禅宗现代转型之路剖析——以安祥禅、现代禅、生活禅为中心

    不躯壳、唯求心安。  (三)无漏行:就是实践八正道——正见、正思惟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和正定。  (四)实践不二法门:第一、修行的要领:解行不二、理事不二、苦乐不二;第二、证人的方法:...”职位。李元松说:“一贯道这样的教义了很大的鼓舞作用,使自己生修道路上百折不挠越挫越坚的决心。”李元松自称:“我就永远是一贯道的道亲。”  一贯道对李元松的影响,应该有两方面:一是三教经典的研读,...

    圣 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95963156.html
  • 释达观著:随缘自在 第二章

    修身,修身修心,心正一切正;心邪万事邪。  由意而发,故先学诚意;意由知而,故先学其知;但要能致知,必格物之理。程颢云:“万物静观皆自得。”修学或修行,全在此“观”字!观天地,则知人事;观自然,则悟...言行可现,过错可显,心念隐微难显现。小人于显现处,故作虚伪,为博得众人之赞赏;君子修身,不为虚名,故独处之时,戒慎其心念而已。  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  君子于心动未发之前,...

    释达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5263701.html
  • 《大乘信论》述评

    ,显示一切众生六根之聚,皆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一实境界而,依一实境界以之为本。所谓依一实境界故,有彼无明,不了一法界,谬念思维,现妄境界。”这个说法。与《信论》所谓依“一心”为本,“无明’’而... │  ├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  │ │ │觉知前念起恶故,能止 │前不觉于烦恼,后 │  │...

    杜继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5563746.html